(资料图)
进入2023年,无论是自主品牌纯电和插混新品,还是近日合资品牌接连上市的强电智混、电混双擎、超混电驱等新车型,无一例外地都打上了“油电同价”的标签。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油电同价”最早是2021年沃尔沃推出XC40纯电版时提出,旨在宣传成本较高的纯电版与燃油版定价一致,以提升购买力。之后,随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更广泛意义上符合“油电同价”产品的不断推出,这一概念才逐渐夯实并传播开来。
“现阶段关于油电同价的提法多有炒作概念之嫌。”某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车企营销总监直言不讳。在其看来,车企造势“油电同价”只是一种销售策略和宣传话术,用于吸引用户的目光。
事实上,这一策略的确奏效。在北京朝阳区吕家营村新能源汽贸城内,《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到了前来选车的易女士。由于听闻最近新能源车价格下探,且后续保养费用优惠,易女士在“买油车还是买电车”的思想博弈中,后者渐渐占据了上风。
易女士告诉记者,对于油电之争她纠结了很久。新能源车尽管从外形、车内交互体验等方面都令她满意,但同样规格尺寸的车型比油车贵出不少,尽管销售解释称“在后期养护费用上会逐渐省出来”,但易女士迟迟未下单。
而如今纯电和混动车型不断逼近油车的终端售价,极大地提升了易女士的下单意愿。“当混动车型价格低于油车价格,我会毫不犹豫地下单。车价一样,油费和养护费用大幅降低,可以说兼具了油车电车的所有优点了。”易女士表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高云鹏认为,部分车企鼓吹价格上的“油电同价”和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优势,却有意回避新能源汽车续航、基础设施配套、保费、残值以及回收等汽车后市场的明显短板。这样的营销和宣传,消费者应注意甄别,避免“踩坑”。
“油电同价”的盈利和成本模式能否成立也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在无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动力电池成本要降至每千瓦时100美元,电动汽车才能够真正实现与燃油车的竞争。”在今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如是表示。
按照上述观点,当前电车与油车还远未达到成本角力临界点,在新能源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成本未有实质性降低的情况下,众多车企争相喊出“油电同价”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价格战跨品类延伸的表现。
“新策略到底是跟风炒作,还是暂时亏本促销,抑或是有更长远的考量,还得看市场的反馈。”德基先进制造与出行产业合伙人张帆认为,仅仅“油电同价”所带来的油电切换,无法成为行业变革的根本力量,新旧汽车的替代要从设计、功能、营销、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