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资料图)


引言

在四海升平,开放繁荣的盛唐中,不仅音乐,书法,绘画等众多领域与日俱新,独有千秋。

其中唐朝女性服饰更是别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代服饰文化上的兼收并采也为后世树立起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相对于前朝宽袍阔裤,因受到三从四德的伦理纲常思想影响,女子服饰相对更加束缚保守。

而自李唐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引进,思想文化兼容开放,女性意识渐趋多元化,女子服饰的风格也越发丰富多彩、标新立异。

承平盛世,百卉千葩

服饰作为反映一个时代最为形象的研究资料,它的更替变化也直观生动的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

唐朝社会相对开放,开明的政治环境和繁荣的经济条件也为其服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经济力量的雄厚也大大促进了纺织业与印染业的发展,丝织品种类更加丰富,颜色也五彩纷呈高达二十余种;

其中织锦工艺最为精湛。也正因为技术和工艺的支持,对唐朝服饰的设计,衣料和配色上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唐朝时期我国外交建设也卓有成就,长安城中除了汉民族外,还有其他许多少数民族纷至沓来。

各民族文化在交流融汇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唐朝的审美观念,在服饰发展方面也产生了别出新意的效果。

虽然传统儒家学派的伦理观念中始终要求女性必须恪守道德礼教,致力于培养贤惠居家、相夫教子的形象。

但在盛唐时期,随着妇女尊严逐渐提高,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还有干政决狱的女显贵。

女着胡服或女扮男装的干练潇洒,还有才貌兼备,擅长珠歌翠舞的歌姬舞女。

女性形象的多样化打破往日的传统认知,“贤妻良母”已经不是唯一的女性模式,那些为社会带来欢声笑语的社会型歌伎也会受到相应的认同与尊重。

这一切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展现。

质而不俚,胡化风格浓厚

初唐时期,女性服饰胡化色彩较为浓厚,更多是延续隋时的穿着风格。有诗云:“夏衫短袖交斜红”,展现的就是春夏百姓所穿的日常服饰——无袖单衣。

受胡服文化影响,女子装束较为紧身简短,颜色上多为单调的纯色,为丰富样式,人们也喜欢在衣领、袖口上添加刺绣样式;

而裙装则更显心思,间色裙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款式,由两种以上颜色的布条相间隔缝制而成,大多数时由六幅布帛拼缝而成,也叫作六破裙;

还有更为精致的七破裙多是贵族妇女所属,为了让裙装精益求精,也有人在上面刺绣绘画缝制珠宝引人侧目。

同时裙玦上采取竖状间色条纹的设计,又因深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的影响,衣装普遍紧致。

在视觉上更显身材纤细高挑,别有一番美感,在现代的服装设计方面仍存在着很多借鉴作用。

桃李争妍尽奢华,自主意识犹觉醒

而到盛唐时期,社会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领域得以繁荣发展,女性服饰也比过去设计的更为大胆。

传统的衫、襦领被翻改成半露的低胸领样式,许多文人墨客也留下短句吟咏,譬如方干在《赠美人》中所述:“粉胸半掩疑暗雪”。

还有十分熟悉的《簪花仕女图》中更加生动描摹出闺阁女子的矜持高贵又不媚俗的华柔衣裙。

对“虚实”的分寸把握的恰到好处,既巧妙地展现其婀娜姿态,又保留女子矜平躁释的气质。

裙子的款式也繁多起来,八破、九破裙渐趋流行,长度略长于初唐,且材质也更加精细华丽,大多采用丝绸、罗纱等面料。

不仅有间色裙,还出现了混色裙,行时裙摆蹁跹扫浮尘,犹显华丽大气的姿态,色彩缤纷斑斓。

白居易在《缭绫》中生动描述道:“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

除却典雅纷奢的华冠丽服,女着男装也是盛唐一大流行趋势。

史书中也曾记载:唐朝太平公主在宴会上主动着男装表演歌舞,破除常规,竟引起高宗和皇后的兴趣。自此之后,士人之妻穿夫衣成为新潮流。

在张萱的《执扇侍女图》中级就有着女子“身着圆领长袍,腰系飘逸锦带,足蹬乌皮靴”的女性形象。

随着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影响,女性服饰男性化的色彩也愈发明显,“半臂”的出现则是合适的印证。

专用贵重的罗与锦缎制作而成的半臂,又称为“锦半臂”,女性多将它穿在衫襦衣外,类似于现代的马甲。

但随着安史之乱发生变革,去胡化风气兴起,产生民族间的矛盾冲突,锦半臂也不再适应当下情形,而女子衣着款式也宽松舒适起来,继而再次发生新的变化。

宽衣阔服,禁阻奢靡之风

伴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反对窄裙紧袖的风潮出现,更加强调中华宽衣博带的传统韵味,过去的低胸装也逐渐淘汰。

正如沈亚之在《湘中怨》所提及:“裙袖皆广尺。”反映了当时社会所盛行的宽衣肥硕之服。

但当时又因唐肃宗回纥平定叛军后,有一大批回纥人留居在大唐境内。

女子服饰中回纥衣装兴起,因此在当时社会上女性服饰出现回纥服饰与传统阔服并存不悖的现象。

但元和以后这种局面却发生紊乱,两族发生无休止的战乱,因此大唐统治者开始采取措施反对禁止回纥风格的服饰,普遍追求宽衣。

虽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克制文化影响的目的,但也因为政治因素的干涉导致传统服饰文化的过渡反弹。

从宫廷到民间一律认为“宽衣阔服”之风是一种时尚和新风采,过度铺陈华美的布帛营造锦绣阔服的效果,反而带起了奢靡之风。

为应对宽袍大袖和铺陈奢靡的社会风气,统治者也迅速采取相关措施。

即刻下令要求民间不能随意使用华丽布帛,女子裙装也作出规定,要求长短合适。

为了让政策得以高效执行,皇宫贵族率先以身作则。唐文宗时期,曾严厉批评衣着华贵的延安公主,并兼同其驸马进行罚俸惩处。

《新唐书》中记载,自唐文宗时,因奢靡之风盛行,为禁断飞扬浮躁之风,黜奢崇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总结

纵观唐朝各个时期女性服饰的发展历程,其复杂多变又独具魅力的风格不仅反映出相应时期的社会风气的变化,也体现了女性思想的转变与觉醒。

尤其在盛唐时期,在安稳的康平盛世的大环境下,伴随女子地位的提高,女性自主化思想的发展,服饰衣着方面的异彩纷呈也为盛唐挥洒出独具韵味的笔墨。

而伴随着不同时期交好民族关系不同,服饰领域也发生着许多变化,既符合当时社会规范,也让女子服饰发展走向正常化的轨道。

唐代女子服饰的发展变化,其中蕴含的风格特色对现代服饰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和启发,需要在积极客观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特色。

迎合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要形成别具一格,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我国的服饰文化领域才得以“春色满园,云蒸霞蔚”。


参考文献

《旧唐书·五行志》

《旧唐书·舆服志》

《唐代妇女服饰述略》

《唐代宫廷服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