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6月24日上午,有消息指“知名财经作家叶檀6月24日7:57分”去世。媒体记者注意到,24日上午11时许,@叶檀 在个人微博发布消息:“我活着,治疗很有效。做自己喜欢的事,充盈享受每天的生命。人生没有比慈悲更有意义的事。”(据6月24日极目新闻《知名财经博主辟谣:我活得挺好》)
叶檀微博回应
叶檀是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知名财经评论家、专攻政治史与经济史,也是互联网上知名的财经名嘴,此前有“经济女侠”之称,曾因罗列自己眼中“最有前途的十个中国城市”“最无前途的十个中国城市”,关注“孟晚舟回国”,吐槽“A股牛粪论”等言论引发争议。因此,她的“死讯”一经传出,立刻引发极大关注,很多自媒体立马开始罗列她此前的言论和事迹,品头论足,大做文章,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去核实一下,这个所谓“死讯”究竟是不是真的。
叶檀此前采访截图
名人“被去世”的谣言并不鲜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被传去世。有段子说,某港星每天都要在北京西客站的卖报大叔口中“死”一次。到了网络时代,类似谣言更是屡屡发生。被传去世的名人遍及海内外,一些成名比较久,知名度甚广的名人,比如拳王泰森、尼古拉斯凯奇、汤姆克鲁斯等,几乎每年都会被传去世;“肥猫”郑则仕已经到了时不时会被确认是否生存的地步。而玩社交媒体的一代人长大后,以《迪迦奥特曼》的主演长野博为代表的一众明星,便开始常年“去世”于QQ空间……如今,连财经大V这样年代算不上久远,国民度算不上高的名人,也成了“被去世”的对象。造谣者为了吸引眼球,真的是有些不择手段了。
郑则仕曾在综艺节目上吐槽自己“被去世”一事
时代更迭,为何名人“被去世”的谣言无止无休?首先,当然是这门“生意”有空间做。卡普费雷在《谣言,世界最古老的媒介》中曾言:“公众有爱好不幸、灾祸、死亡的病态倾向……附和并参与谣言在心理上获得的慰藉,广泛证实了人们对谣言的可信性并不是那么吹毛求疵的。”更何况,名人自带关注度,“死讯”更能挑动情绪,这类消息可以说在流量市场无往不利,当然会不断有人为钱造谣,也总会有人盲目跟风。
再者,这类谣言的造谣成本,可以说是非常之低。哪怕是像汤姆·克鲁斯这样的世界巨星,对待自己“被去世”的谣言,也只能听之任之,顶多就是赶紧出现一下,以证明“我还活着”。刘晓庆、郑则仕都曾经通过公开喊话辟谣,而更多名人出于各种免于麻烦的考虑,往往选择无视此类谣言,以至于造谣者往往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甚至可以造谣传谣赚一波流量,辟谣再赚一波流量,而这种恶性循环,在缺乏规制、只重流量不重真实性的自媒体兴起之后,越来越严重。动动手指胡编乱造,就能名利双收,哪怕被证实是说假话,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谣言自然是愈演愈烈。
名人屡屡“被去世”,看上去受害的只有名人,而公众往往觉得,明星大腕“端这个饭碗就得受这个罪”,所以对这类谣言更加宽容,甚至乐于传播。但事实上,网络谣言喧嚣不断,最受损害的是社会信任,所有人都难以独善其身。此前,很多普通人也被莫名传谣,“被去世”“被出轨”等等,就是公信力受损的恶果。
所以,无论是被造谣的名人本人,还是相关平台、公安机关,抑或是每一个网络上的阅读者和传播者,都应该深刻地意识到这类谣言的危害性。相关部门对造谣传谣行为应坚决打击,从严查处发布谣言的账号主体,形成更及时的反应,更有力的震慑,让恶意造谣者付出代价,让“被死亡”的闹剧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