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就业趋势不容乐观,一茬一茬的毕业生被扔进求职深海的时候,一茬一茬的职场人也在被迫失业。这些失业者不得不去跟毕业生亦或者其他失业者一起,竞争一个岗位。理论上讲,失业人士拥有丰富的经验、了解职场生存法则,比应届生更有求职优势,但实际情况却是,30岁以后的求职者在面试环节被HR刁难或者嫌弃的概率极大,获得心仪工作的概率更低,女性尤为如此。
■ 图源网络
(资料图片)
我认识的几个30+失业女性,再就业的道路都挺坎坷的。这种坎坷并非西安特色,但是某些企业或许确实西安独有。今天,分享三个人的就业故事给各位,如有雷同,请诸位看客不要不要对号入座。
01
35岁地产人
张琴(化名),88年生人,今年恰好35岁,此前在一家地产公司做策划长达六七年,赶上地产业进入人才与资本的“清出阶段”,年初被“优化”了。一开始,她还挺开心,觉得终于不用再过“朝九晚五”全天候精神紧绷的日子了,舒舒服服过了几天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之后,开始重新整理简历,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她知道工作不好找,却没想到会如此这般不好找。
3月至5月近两个月的时间,她投出100多份简历,却只接到了3通面试电话——一家初创广告公司、一家本土房地产开发商、一家品牌咨询公司。
刚成立的广告公司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干脆俩面试都没去。房企的一面很顺利,hr和用人部门负责人一同面的张琴,都觉得她是个可用之人,承诺她一定向上推荐简历,让她回家等待。两周后,hr通知张琴复试,她按照约定时间抵达售楼部之后,被hr带去了一个角落里的一间洽谈室,,说总经理正在开会,让她等一会儿。她在那里坐了足有两个小时,也没见到总经理,觉得事情要黄,打电话给hr说不然重新约时间。hr却让她耐心等候,还略带一些傲慢地告诉她:“我们总经理不是谁都有机会见到的。”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总经理、hr、还有几个据说是公司中层的人浩浩荡荡走入会议室,一起面试张琴。这位大佬一上来,不问业务技能也不问过往履历,张口就是:“你孩子多大了?”张琴前些年忙于工作,无暇考虑个人问题,到现在还孑然一身,她以为未婚无孩、没有拖累,会是应聘的加分项。没相当,当她说自己没未婚无害之后,总经理居然诧异地“啊”了一声,然后跟她随便聊了几句便打发她离开了。后来她联系hr询问面试结果,hr说:“我们还是倾向于招聘稳定性高一些的人,你这个情况……”言外之意,是担心她上了班就休婚假产假之类。
品牌咨询公司的hr和老板倒是都对她甚是欣赏,只是在谈薪资的时候,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最终不了了之。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6月之后,随着新一届毕业生的涌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张琴虽一直在投简历,却连一场面试都没有得到。她看工作不好找,总不能坐吃山空,打算另谋出路。眼下西安旅游市场火爆,她想在大雁塔附近租一间公寓或者门面,做个汉服店,可是手里积蓄有限,不够启动资金。跟同期从地产公司被“优化”出来的同事吃饭的时候说了一下,同事也觉得可行,愿意出资合作。两个人一起联系到了几家汉服供货商,基本上解决了货源问题,最近,他们俩每日顶着高温游荡在大雁塔附近,想尽快找个房子装修一下,好开启他们的汉服生意。
02
平面设计师
平面设计师小五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了8年,前年跟老家在陕西的男朋友结婚后,觉得成了家就应该有自己的房子才行。深圳房价高得让人望尘莫及,用她的话说:“我和我老公的积蓄加起来也买不起深圳一间厕所。”于是,俩人一合计,干脆回西安发展——起码,房价比深圳低。
去年夏天,两个人一起辞职回西安找工作。小五的男朋友是个程序员,曾经在深圳大厂工作过,回来后,先是去一个大厂的技术外包方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原以为西安节奏慢,谁知道工作强度一点儿都不比在深圳的时候小,薪水却跟深圳天差地别。接受不了落差,辞职了。后来,赶上某国有企业招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他去应聘,成功被录用了。国企工资虽然不高,但能图个稳定,也算是有了个好着落。
小五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她老家是甘肃的,在西安一无人脉二无资源,只能靠海投简历寻找工作机会。面试倒是不少,可是基本都在一面之后没了下文。往往面试官在得知她已婚未孕之后就皱起了眉头。蹉跎了大半年,也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元旦前夕,去了一家不到10人的设计公司打工。小公司不交社保,管理也不规范,老板傲慢又自以为是,时常以成功人士自居,动不动开会给大家讲自己的“成功之道”。
■ 《我,到点下班》剧照
设计公司靠接甲方的单子为生,设计稿往往在发给甲方之前,先要在自己内部过一遍稿,大部分时候的过稿,都要被老板PUA一顿,然后改一遍,再发给甲方。甲方那里,稿子更难过——改了一稿又一稿,最后又回到第一稿,非常消耗人。小五入职第一个月加了一个月的班,没多久,阳了,请假在家休息,也还是得远程处理画面。等过完春节,她准备辞职的时候,工作又突然变清闲了——之前的客户不合作了,新客户暂时又没找到。
当老板的,最见不得员工闲着。没有甲方可服务的日子里,杂事儿逐渐多了起来。老板信佛教,3月起,要求所有每天到岗后先朗读一遍《心经》再工作;周末经常还会领着全员去寺院当义工。这样折腾了一阵子之后,公司接到了新项目,工作量再一次饱和,又得加班熬夜了。最让小五受不了的是,那么大点儿公司,老板却天天在搞“改革”——几乎一个月“改革”一次:先是调整工资结构——其实是变着法降薪;后来又调整了加班制度——晚上9点以后,加班超过2个小时算加班,加班没有加班费但是可以换休。小五不理解,晚上6点下班,怎么9点以后才算加班?去找发布这份文件的行政主管沟通,行政主管说:“按照规定,一天上班8小时,咱们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总共是9个小时。但是,中午休息2小时,等于一天才工作7小时。所以工作到晚上8点,也才是补齐了一天的工作时间。”小五不解,就算你说的有理吧,那为啥要9点开始才算加班?行政说:“为了避免大家耗在公司恶意加班。”
跟行政沟通完,小五就决定辞职。她说:“也不知道他们是法盲还是拿别人当法盲!”裸辞之后,小五到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这阵子,她蜗居在家,一边画画,一边海投简历。她说她都想好了,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去送外卖。
03
31岁财会人员
包子大专读的会计,毕业后先是在一家小企业做了几年行政文员,后来进了一家培训机构做会计。前年秋天,教培行业坍塌,她所工作的教培机构也解散了。失业后,她发现自己怀了孕,便没有急着找工作,一边安心养胎一边备考中级会计师。到今年7月,孩子就1岁了,可以断母乳,婆婆也愿意帮忙带孩子,她打算重返职场,继续上班。
6月开始,包子每天都会去招聘app上看一会儿,发现来来回回刷到的都是那几家公司,她都怀疑招聘的可靠性。前后投出去了几十份简历,但全都石沉大海了,到现在连一次面试都没有。有时候看招聘信息看得她绝望——20人左右的民营企业,招聘会计,列出来的条件动辄就是研究生学历,最不济也是本科,有的甚至要求211或者985的硕士。包子说她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条招聘信息:“年龄在26周岁以内,硕士研究生学历,3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研究生毕业都25岁了。“发这招聘信息的人,要么没上过学,要么数学不好!”包子说。她打算再投简历看看,有靠谱工作机会就去上班,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就一边在家带娃一边考注会,“等注会拿到手,或许工作好找一些。”
作者 | 明芷 |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