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钩机掀开红褐色土壤,露出四十年前村民埋下的管道,路两旁的玉簪花、月季在机器轰鸣中轻微颤动,工人跳下坑里将新管道换上。洪水过后一个月时间里,桃园村加紧重换地下管道,约一公里长的路旁,长满了鲜花。
村南边文化墙上一处被镐砸出的缺口,提醒着人们这场百年来最大洪水在村庄留下的伤痕。7月31日中午,洪水四面涌入村庄,6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曹振刚,当日率领几十个村民垒沙袋堵水,并用镐在墙上砸出一个排水的口子,保住了几十座低洼处民房。
这座妙峰山下、国道附近的河畔村庄,常住人口一百来人,有千亩山桃、古树古庙和精品民宿。曹振刚说,以前每个周末,桃园村能吸引上千个市民来村里游玩,洪水一度让村庄面目全非,但现在逐步好转,到10月底,桃园村就能完成道路翻修工程,到时村庄主路将是崭新的石地板路,会比以前更好看。
(相关资料图)
8月25日,桃园村,村支书曹振刚走在村里,村旁小路有玉簪花盛开,村里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百人小山村抗洪,劳动力全上一线
大山西边的桃园村,被永定河一条支流截住西边的通道。几百年来,村里人通过河上桥与外界贸易交流。村地域面积狭小,满山坡上有数千亩野山桃,人们把这里叫“世外桃源”。或许因为和“桃源”谐音,村子被先人取名为“桃园村”。桃园村地处幽静,但距离门头沟城区只有17公里。村里几乎家家二层小楼,有的门前养花,屋檐前挂风铃、灯笼,其中不乏精品民宿、餐饮店、休闲园区,是许多城市居民的周末度假地。
70岁的岳敏英,她家住在村西街的北头。7月31日,她扛着锄头刚到村口,大股洪水像马一样奔腾而来,卷着几辆汽车和倒下的树干。几分钟时间,水没过她的膝盖,她赶紧向位于村里高处的村文化中心楼里跑。
洪水已经退去一个月,桃园村人谈起洪水来,仍然感觉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每个人手机里都有滚滚洪水携沙带泥的视频。岳敏英的手机相册里,从7月31日到8月5日,有三十多条视频。一开始她拍了很多洪水冲倒电线杆之类的视频,再后来,是身穿迷彩服的军人和村民一块清淤。
桃园村村民说起强降雨,翻看当时拍摄的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曹振刚在村里做了25年的党支部书记,他在洪水当天带着村里仅有的四个村两委班子成员,转移居住在低洼处的十来户村民。16个村里党员挨家挨户发动村里劳动力,30多名村民拿着锄头、镐,去装沙袋,挡住灌进村里来的洪水。年纪稍大的妇女,用簸箕、脸盆盛水往外倒水。
下午,洪水不再上涨。但村民们发现,村子和他们常年生活的桃园村完全是两个样了。依山傍水的桃园村,本是美丽乡村,但如今满街泥泞。往日夏天,人们能在村街道巷口随处可见大面积栽植的月季、玉簪花、国槐、侧柏;村门口的路,都是用鹅卵石堆砌成的;村内文化墙上是彩绘壁画,有88个不同字体的“福”字围绕着村子。
桃园村里的古树。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然而,在村南边地势低处的文化墙,反倒成了排洪水的障碍。曹振刚没有犹豫,咬着牙喊道“砸!”随后,几十名拿镐握锄的乡亲奋力砸开了一道豁口,洪水终于流出村去。63岁的宋兰香在家带着1岁的孙子,她家就在文化墙边上的积水处,水最深时,能到她胳膊。她不敢让刚学会走路的孙子出门。很快,文化墙被村民们用铁锤、镐砸出一个豁口,洪水瞬间哗哗地流走。到了晚上,洪水大面积退去,留下一汪新泥和仍在绽放的月季花。
老支书蹚水翻山搬救兵,物资富余起来
在8月2日之前,桃园村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通往村外的桥面有一人多高的堆积物,桥梁破损、电线杆被冲倒在桥上,大堆电线堆在桥上。曹振刚在8月1日早上七点,召开了村党员大会,党员们决议每天要有人值守,避免村民靠近大桥。
8月25日,桃园村,桥上还能看到被冲毁的电线杆和卷闸门。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在暴雨洪水中,妙峰山镇17个村全部受灾,都遭遇了断水、断路、断电。但不约而同地,人们选择最原始的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那就是徒步走出大山。8月2日上午八点,在物资搬运现场,妙峰山镇党委书记王垚告诉记者,镇里17个村全部重新取得了联系,“但目前村里信号还没有全部恢复,村民雨后走到高处,给我们打了电话,报了平安。就在今天早晨,桃园村支书徒步两个多小时出来求援,看到我的那一瞬,抱着我就哭了,求援之后,他还要走回村里。”
曹振刚身材较胖,在平地上连续走十几分钟路都会满头大汗。但在8月2日早上,桃园村所有道路受损后,他决定一个人徒步踩着被水冲塌的山路,还要翻过一座泥泞不堪的山坡,去八公里远的镇政府报平安、求救援。他回忆说,他有好多年没有走那么远的山路了,上次走那么远的路,还是十几岁的时候去镇上赶集。他蹚了两个多小时的泥水,走进镇政府院里的时候,看到武警官兵在忙碌搬物资,还有物资车、信号车。看到这个画面,60岁的老曹顿时泪流满面。
桃园村村支书曹振刚。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桃园村和中国大多数村庄一样,常住人口多半是老年人。而桃园村因为村子离城区较近,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活,所以村子老龄化更重。平日在村里路上散步的人年龄几乎都在70岁上下了。曹振刚说,他在村里算年轻的了,况且还是村支书,他蹚洪水去搬救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8月3日,第一辆装着蔬菜、面包、饮用水等物资的货车,开进了桃园村。
8月10日左右,桃园村的水、电、网络等设施恢复了。8月25日,桃园村文化中心一楼大厅里,仍堆放了十几箱洪水期间的保供食品。在岳敏英家一楼门洞里,地上放了一小堆茄子、黄瓜、土豆,有七八桶饮用水。“这都是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当时捐赠的物资,我们老两口现在还没吃完呢。”她脸上难掩喜悦。
8月25日,桃园村,村民家中摆放着村里发放的蔬菜。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村里道路重新翻修,桃园和花廊将迎游客
近十天来,曹振刚天天看着一张施工图,在村里施工现场跑来跑去,和工人商量道路施工细节。十来名从河北保定来的工人,在操作钩机、搅拌机等器械,为桃园村更换地下管道并重新硬化路面。按照施工方案,桃园村将在今年10月底前,铺装石材路面和沥青道路各计3000多平方米。
8月25日,桃园村,村里正在更换上下水管。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为防止石材表面出现水斑,施工前应对石材进行六面防护处理。曹振刚穿着一双沾满泥土的球鞋,在施工现场来回穿行,“这条路必须要按照施工方案完成,那样我们村还会恢复昔日风采。”
50来岁的保定人杨玉顺,迷彩服外面套上工装,是在桃园村施工的管道工。他吃完午饭后,不会立即休息,都会从刻有“桃园村”村名三个大字的石头旁经过,顺着缓坡往里走,慢慢欣赏立于村口岩石壁上的彩绘版二十四孝图。村里东、西两条主干道上,栽有绿树和鲜花,乡间小路再次有了花香。
69岁的曹连海,是村里负责花卉和果树修剪的人。8月25日中午,他家台阶上蹲着一只猫,他在猫旁坐着抽烟,把锄头撂在一边,“曾经,桃园村是京西古香道,沿途的商贩都在茶棚和桃山上凉亭内休息。现在村里有果园,每年春天能吸引很多村外人看花。”
8月30日,桃园村路边鲜花盛开。受访者供图
村头桥的附近,有一个木栅栏和石头墙围起来的果园,种了樱桃树和桃树。曹振刚介绍,桃的品种有几十个,这些桃子成熟后,是给村民们分着吃的;村里也有一些种植户,经营了几个观光采摘园,向市民们开放。他自豪地介绍,每年三四月份,整个桃园村的几千亩山桃花开满山坡,是很壮观的,桃花树下就是山间流水。正因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一百来人的村庄,以往每个周末迎接一千多游客。
8月底,桃园村上空万里无云。绿色的妙峰山、白色的二层村居,同在一片阳光下显得安静祥和。但毁损的桥面、歪倒的电线杆、断断续续的手机信号,又把人拉回灾后重建的现实。“不着急,慢慢来。”曹振刚在村里边走边说。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王子诚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