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理健康问题“低龄化”发展趋势,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近日,以“赋能‘心’动力 共研共成长”为主题的中山市石岐街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召开。

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卫生健康局石岐分局、石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岐街道教体中心代表以及石岐街道辖区18所中小学心理教师、德育干部、班主任等80余人参与会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今天召集大家专题研究,是希望强化学校与卫健、医院联动合作,探求从科普教育、危机介入、医教结合和医教协同等方式入手,多部门共同发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的研讨会。

早识别、早介入

给学生找一个“情绪出口”

2021年公布的我国首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73922名被调查的17岁以下儿童与青少年中,抑郁障碍患病率达3%,超2217名。而除了抑郁外,困扰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还有躁狂发作、双相情感、社交恐惧以及儿童孤独谱系等障碍。

然而,早期儿童、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和“拒绝上学行为”不无关系。对于学生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干预很重要。在研讨会上,两位心理医生对此作了专门的课程分享,深化了学校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问题的了解。

但相较于浅层的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班主任老师面对的问题复杂得多。

在案例讨论环节,一位小学组的老师代表,分享了一年级多动症孩子小钟的案例。“在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个班里就存在2个多动症孩子,1个阿斯伯格孩子的情况。面对这些孩子,班主任‘特别累’。而大多数的家长一般不愿意承认孩子生病了,也不愿意服药。”对此,石岐大信学校近年来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教师们正在讨论。

他们通过跟踪案例,早介入、早治疗,带动学生规律服药或可减轻多动症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学习一些行为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

一位中学组教师代表则抛出了初一年级小张“拒绝上学行为”的案例。“初中学生厌学不想上学这一情况很普遍。目前,有不同研究表明22.1%-42.7%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的厌倦,对学校焦虑恐惧”,在主题课程中,这位老师表示,“拒绝上学”具有渐进性,在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就要及时排查原因。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表示,拒学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分离焦虑、校园欺凌、网络暴力以及不良教育方式等多方面原因。她建议学校可以设置心理树洞信箱、解忧留言墙等,面对存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家长老师多与之共情,给他们找一个“情绪出口”。

精准有效沟通

心理障碍应对需“私人订制”

石岐中学老师在圆桌论坛中提及,曾有患心理障碍的学生在课堂上拼命捶桌子干扰课堂的现象。老师或许非常纠结如何对其他学生解释,才能在不给孩子“贴标签”,同时又能让其感受到关爱。

对此,心理治疗师支招,在介绍特殊学生时,需征得其监护人及该学生的同意,减少“贴标签”“问题化”,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心理困扰。亦可通过举办一些轻松的心理团体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了解与积极互动。

而最困扰老师的,还是与家长的沟通。学生反映的心理困扰是该保密,还是要告知家长?对此,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任衍镇表示,评估和界定很重要,在遵从保密原则的同时,与家长充分沟通、反复提醒保护孩子心理的前提下,再告知关于孩子存在的高风险行为。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任衍镇。

此外,家长面对心理问题两极分化的做法也令老师难以招架。面对孩子患病,一部分家长害怕后果,表现得极为重视,但又担心就诊后会“标签化”,不愿到医院就诊,反复向学校心理老师求助。另一部分家长却会极度忽视孩子,不承认也不作改变,反复沟通无效。这些都成为学校老师绕不过的难题。任衍镇表示,每个个体都不一样,个性化的“私人订制”小技巧,可以促进精准提效。

全员育人

探索“家校医”协作机制

要在学生表现下探究真相,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抽丝剥茧。石岐实验小学心理老师认为,当前,大部分学校主要配备2至3个专职心理老师。班主任一般需要面对超50人的班级,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专业储备也不足,因此亟待提升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心理学专业素养。

教师们与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任衍镇交流。

一位来自体育路小学的德育干部代表表示,希望经由培训团结的所有老师和家长,通过“万师访万家”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其重视心理健康。而学生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老师沟通“心事”,有特长的也可以推荐给社团老师,实现“全员育人”,努力推动打造协同育人生态圈。

对此,石岐街道教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石岐街道将把研讨会作为新学年最首要的培训。面对出现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转介、诊断、治疗需要从机制上健全监测体系。在心理障碍问题的应对机制中,医校结合多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帮扶支持机制,才能共同解决问题。同时,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石岐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首先收集学校培训需求,再联动三院等专业资源走进校园班级、贴近师生,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合力打造教育培训、监测预警、干预调适以及治疗跟踪等“层层防线”。

南方+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 孙雯婷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