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渐复苏,各大演唱会纷纷来袭,多名人气歌手的演唱会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逐渐回暖的文娱市场给人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官方购票平台的一票难求和一秒售罄,却给热情的粉丝们浇了一盆冷水。与这边冷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牛市场的火热,平时悄无声息的黄牛们此时纷纷套上新壳,化身“票务公司”、“内部人士”粉墨登场,在各大社交平台公然卖票,哄抬票价,在这场拉锯战中,伤心的是粉丝,冷淡的是市场,猖狂的却是黄牛。


(相关资料图)

黄牛的出现不仅让粉丝叫苦不迭,也扰乱了售票市场秩序,将真实的观众拒之门外,粉丝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购票,还存在身份信息泄露以及买到假票的风险,同时也给市场反馈了错误的销售信息。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黄牛也“更新换代”,伪装成为“技术牛”、“渠道牛”等角色,借助各大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和监管部门打起游击战,增加管理难度。

黄牛为何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利益的诱惑。演唱会的门票价格是基于市场所给出的合理定价,但是经由黄牛转手的“溢价”票则会增价许多甚至翻倍。而一场演唱会的举办关联多方角色,主办方、票务代理、经济公司、赞助商等牵扯其中,面对倒票带来的高额利润,每一个环节的利益相关方都有可能让黄牛钻了空子。因此,黄牛和各种演出活动形成了捆绑关系,衍生成一种难以防治的乱象。

新花样层出不穷,抢票产业链俨然形成。一方面,黄牛借助技术手段,用程序脚本制作“外挂”,以超越人工的速度获取票源,甚至号称演唱会的场次和位置随意挑选。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所谓的特殊渠道获得工作证件,抓住安保、场馆的漏洞,甚至不需要门票违规入场。

市场正在逐渐复苏,与黄牛的较量势在必行。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3第一季度全国演出数据显示,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场,演出票房收入49.80亿元,观演人数2185.22万人次。三项数据相较于去年都有较大增长,市场正在释放回暖的信号,不能让黄牛坏了这盘大棋,相应的规范手段也需要推陈出新。今年4月,北京已经率先行动,多部门联合发起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工作,共抓获143人,取得一定效果。同时,不少粉丝自发抵制黄牛,例如:五月天北京粉丝喊出口号“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但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围剿”黄牛。

目前,许多官方售票平台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黄牛”抢票、囤票的现象。例如:强力推出“实名”制度,将账号限购,规定电子票不允许转让。同时,对网站进行技术升级,拦截“外挂”软件,让更多普通观众能买得到票。售后方面则不断完善退票制度,让多余的票能回到官方售票平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黄牛操作的空间。

除了货真价实的门票以外,针对一些工作证出现的纰漏则应该由主办方出面填补。加强对场馆内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登记工作人员身份信息,严格审核工作证明,加强安保巡逻和防控,对周边黄牛及时劝离。核验入场环节必须人证合一,认真比对票务信息,实行黑名单制度,将倒票分子添加至场馆黑名单中,制约其不正当行为。

演出市场正在全面复苏,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注意规范相关市场行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不要让黄牛搅乱了欣欣向荣的文娱市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辞(武汉汉阳区)

责编:王舒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