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症状,它的特征有二:其一,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者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排便次数;其二,每天排粪量超过200克,粪便质地稀薄,含水量大于85%。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才能诊断为腹泻。


【资料图】

易被误判为腹泻的三种表现

其一,大便失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也可能有大便不成形,但是每日排粪量没有增加,不超过200克。这不能诊断为腹泻。

其二,排便不畅。其表现为每日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甚至可多达10~20次,大便也不成形,但是一日大便总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自觉腹部胀痛,总感觉有大便存在肚子里。这也不能诊断为腹泻。

其三,大便不成形。表现为多年来,平时大便1天1次,但是每天早起总有一次水泻,量不多,无黏液、脓血、腹痛,排便后周身反而舒服。

虽然这三种表现很类似腹泻,但前两种情况都不具备大便总量增多、粪便含水量多这一特点,后一种情况则不具备大便次数增多这一特点,故而都不能诊断为腹泻。这是我们临床应注意鉴别的。

腹泻的水分从何而来

腹泻时,会从大便排出大量的水分,而正常情况下,大便不会有明显的水分。那么,腹泻时肠道中大量的水分从哪里来呢?

正常人24小时内有9~10升液体进入胃肠道,这些液体包括饮食所摄入的液体及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正常情况下,这些液体的大部分会被肠道吸收,仅有很少一部分水分随粪便排出。在出现腹泻的情况下,人体肠道会处于高渗压状态,身体中的水分会通过肠壁渗入到肠道系统中。在严重情况下,血液中的水分也会渗透到肠道系统中;同时,肠道的吸收功能会受到影响,不能够将食物中的水分吸收,导致食物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动地排泄出来。因此,腹泻时大便中的水分会比较多。

腹泻不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其一,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这会导致机体脱水;严重的脱水会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会丢失很多电解质成分,尤其是镁、钠、钾离子。腹泻时常常合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危害。

其二,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发生腹泻时首先会导致肠道营养成分的丢失,同时摄入的营养物质也不能被机体充分消化吸收。如果不能及时控制腹泻,人体缺乏糖分、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就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体重减轻、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其三,若腹泻时间较长,大量的营养物质丢失,还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使病原菌侵入。

正因为如此,腹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旦不能及时救治,迁延不愈,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腹泻的分类和病因之一

一般而言,根据病程的长短,临床上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大类。

急性腹泻是指病程小于3周,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质稀者。导致急性腹泻的疾病有以下几种可能:(1)肠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或者寄生虫引起的肠道感染;(2)中毒,主要指食物中毒、重金属中毒和农药中毒;(3)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包括口服泻药(聚乙二醇、乳果糖)、洋地黄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降糖药二甲双胍等,以上药物都可能出现刺激胃肠道引起腹泻的不良反应;(4)肠道其他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及食物过敏等。

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病程超过4周者。导致慢性腹泻的疾病有以下几种可能:(1)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肠道念珠菌病以及梨形鞭毛虫病;(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如炎症性肠病、放射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以及憩室炎等;(3)肠道肿瘤,如大肠癌、结肠腺瘤病、小肠恶性淋巴瘤、类癌以及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4)小肠吸收不良,主要是指原发性与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5)肠动力疾病,主要是指肠易激综合征;(6)胃与肝胆胰疾病,如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以及酒精性腹泻等。

腹泻的分类和病因之二

渗出性腹泻是由肠黏膜炎症引起的腹泻。其特点为腹泻,粪便含有黏液脓血。常见疾病包括感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沙门菌感染败血症、血吸虫病)、非感染性炎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变态反应性的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直肠癌)。

渗透性腹泻是由肠道渗透压明显升高引起的腹泻。特点是大便中含有大量未完全消化或分解的食物成分,一旦禁食则腹泻停止。引起此类腹泻的原因有口服高渗性药物,如硫酸镁;先天性酶缺乏,如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慢性胰腺炎以及肝病胆道梗阻性疾病引起的胰液分泌不足、胆汁分泌减少或排出受阻。

分泌性腹泻是指因肠黏膜受到刺激而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吸收受到抑制而引起的腹泻。分泌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排出大量水样粪便(每天可达数升),粪便中不含脓血,禁食后腹泻仍不停止,一般无腹痛。引起分泌性腹泻的疾病包括霍乱、血管活性肠肽瘤、短程综合征与胰腺小肠病变导致的脂肪吸收不良、广泛小肠淋巴瘤、胶原性结肠炎等。

动力性腹泻是指由于肠蠕动过快,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没有充分吸收所导致的腹泻。它的临床特点是阵发性腹痛,腹泻后缓解,常伴有腹鸣。常见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代表性疾病为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道外疾病也可出现腹泻症状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引起腹泻外,全身疾病也可通过影响肠道而引起腹泻。常见的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尿毒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烟酸缺乏症、食物及药物过敏。

此外,腹泻的发生可能与生活方式有关,如喜欢穿露脐装、气温变化时不及时添加衣物等,可能导致腹部着凉出现腹泻症状;饮食不洁,暴饮暴食,嗜食生冷、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人工甜味剂、咖啡因或酒精的食品和饮料,也可能导致腹泻,应注意避免。

综上所述,腹泻看似简单,其原因错综复杂,各自又具备对应的临床表现,如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诊断,针对治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