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梦萦】

随着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复苏和“夜经济”持续升温,“小酒馆”这个近年来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消费场景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人气有增无减。成都多家小酒馆顾客盈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排队打卡,北京不少小酒馆推出满赠、打折等优惠活动迎接接踵而至的消费人群。此外,小酒馆也受到巨头和资本青睐,青岛啤酒、燕京啤酒、洋河股份、泸州老窖、江小白等酒业龙头和知名酒企纷纷布局线下小酒馆生意;2021、2022年酒馆赛道共计融资10起以上。

作为给上班族、大学生、背包客等消费群体提供喝酒、餐饮、娱乐的小型社交场所,国内小酒馆以年轻人为消费主力,2021年18—34岁的青年人群体占到国内小酒馆消费群体的80%以上。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小酒馆行业市场规模约1280.4亿元。随着“夜经济”规模上升,小酒馆类业态还将持续发展,预计到2023年国内小酒馆行业规模将达到1487.8亿元。安信国际证券在研报中预计,2025年国内酒馆行业收入将达到183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8%,三线及以下城市将是未来行业增长主力军,发展潜力巨大。如此看来,小酒馆仿佛有着光明的未来。

然而,“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4月25日发布的2022财年年报却揭开了小酒馆表面火热背后“先天不足”、生意难做的一面。年报显示,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海伦司实现营业收入15.59亿元,同比下降15.05%;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6.0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96.15%;基本每股收益为-1.46元。海伦司凭借自有产线与规模议价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诸如10元以内的啤酒、不到5元/杯的果味酒等超低价位的酒水,可以自带小吃且没有开台费、最低消费,可以说精准地击中了年轻人的痛点并成为其最大卖点之一。即便如此,海伦司也在疫情冲击下遭遇亏损、关店的窘境,何况多数小酒馆并不具备海伦司般“财大气粗”的底气,还要受到小酒馆业态经营时间受限、翻台率低等天然劣势的掣肘,尴尬与艰难可想而知。

于是,小酒馆们奇招百出,各谋出路:有的采取“白天咖啡馆,夜间小酒馆”的经营策略,有的丰富菜品,如采用“小酒馆+烧烤”模式,模糊了“小酒馆”与“餐馆”“大排档”“烧烤摊”的边界,有的选择压低房租等经营成本......但发展到如今,小酒馆行业成功案例并不多,在商业模式、用户培养、营销推广、提升产品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探索空间。

打造并突出自身特色或许是小酒馆们的出路之一。记者在“大众点评”APP搜索“小酒馆”发现,氛围千篇一律,产品大同小异,加之多在80元乃至120元以上的人均消费,难免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事实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制酒、饮酒历史和丰富的“酒文化”,基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借助近些年“国潮风”的热度打造复古中式小酒馆,或是依靠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海边的小酒馆”“山脚下的小酒馆”“草原上的小酒馆”等,通过线上营销升格为“网红”并引流至线下,又或是针对年轻人偏好打造天然具备话题属性、社交属性和传播属性的主题小酒馆,如动漫主题小酒馆、宠物主题小酒馆、电影主题小酒馆等,都不失为一种思路。此外,研发拳头产品,如自制酒和特色菜,打造无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很大程度上为小酒馆赋能。

进入夏季气温回暖,“夜经济”的热度也将持续攀升,随着消费日渐复苏和端午节假期临近,小酒馆客流量有望更上一层楼。在接下来的赛场上哪家小酒馆将成为下一个“行业独角兽”、小酒馆行业能否吃下这一波“夏夜红利”,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