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梦萦】
2月8日,话题“人民日报评智能电视套路收费”登上微博热搜。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文章提到,当前智能电视机使用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如“开关机广告无法消除、观看视频平台内容需要购买会员;有时即便开通了会员,想看平台上某些类别的节目,还得再次充值购买”。
无独有偶,同一日,另一话题“466元6块糖涉事店铺修改价签”也出现在热搜榜上。近日,蒋女士在重庆磁器口一家糖果店花466元购买了6块糖。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磁器口古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主要分歧在于价格表述上,消费者对于“12.8元/50克”的标价方式概念不明确。对此,有网友表示:“12.8元/50克,即便’明码标价’,反常规的设计的确别有用心,误导的意图很明显”。还有网友谈道:“根本问题在于这些店切好了再称重,并以此为由强行要求顾客付款。”
近些年来,商家们各种各样的套路收费层出不穷,可谓奇谋百出,频频在网上引发关注甚至口诛笔伐,远有APP大数据杀熟、自动续费陷阱令人防不胜防,近有快消品中的各类“刺客”“土匪”动辄往消费者心上“捅刀”,以及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以来随着旅游业、餐饮业复苏而频繁见诸报端的宰客乱象等,使消费者震惊愤怒之余,失望之情不断加剧。
事实上,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商家们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消费市场复苏,适当涨价、合理创收无可厚非。但是,将几年来的损失一股脑儿丢给消费者承担的“报复性涨价”绝不可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2月8日,新华社文章指出,2023开年以来,国内消费复苏脚步加快,各地各部门乘势而上,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为实现“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的目标,各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必不可少,而商家在其中无疑起到关键作用。只有市场环境得以改善,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提高,商家们才能持续从中获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即便一时靠套路收费大赚一笔,但这类竭泽而渔的行为,往小了说,损害了商家乃至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口碑,将长久的回头客生意做成了“一锤子买卖”,无异于自断财路;往大了说,打击了公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甚至国民经济的整体复苏,正所谓“大河无水小河干”,长此以往,对商家自身的健康稳定持久经营必然是不利的。
套路收费乱象的出现,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商家经营理念的偏差。商家虽以盈利为目的,但绝不能利令智昏,正如上述《人民日报》文章中所强调的:“产品更新迭代、市场策略调整,不能忽视消费者权益、社会公共利益,更不能只盯着用户的钱包。”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完全有能力分辨良莠。尊重消费者权益、重视消费体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收益自会随之而来;而为了谋利不择手段套路消费者,毫无疑问是本末倒置。
我国消费市场的回暖以及政策的加力,对广大商家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不小的挑战。商家们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以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和留住顾客,而非争相比拼套路,寒了消费者的心。当然,对于部分“长于套路,短于真诚”而又拒不整改的商家,不仅有关部门理当介入,市场也有权将其淘汰,还全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