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中国水资源总量第二大河流,其支流众多、水道纷纭。其中,西江为珠江水系干流。
大藤峡,广西最大最长的峡谷,位于西江水系黔江下游,扼守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咽喉要道,控制56%的西江流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被称为珠江上的“三峡”,是天然的建坝良址。
大藤峡出口处,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大藤峡工程”),就坐落在这里。
国内规模最大、水头最高的单级船闸,堪称“天下第一门”的船闸下闸首人字闸门,全国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全国水利工程中最大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工程多项技术指标创全国或世界之最。
“大藤峡水利枢纽全部机组投产发电!”9月2日,国家水网重要骨干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全面投入运行。这标志着大藤峡工程较国家批复的建设工期提前四个月实现主体工程完工,开始全面发挥巨大综合效益。
抵御特大洪水来袭,应对岩溶涌水威胁,破解混凝土温控难题
2014年11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下,承载几代人梦想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大藤峡工程总库容34.79亿立方米,总工期9年,分左右岸两期施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藤峡公司”)总经理邓勋发说,工程开工以来,他们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水利工程建设,严把廉洁工程关口,按照坚守安全红线、筑牢质量底线、紧抓进度主线、严控投资“上线”和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四线三化”管理新理念,团结带领参建各方一道,勇于担当,攻坚克难,迎接一次又一次严峻挑战,逾越一个又一个困难障碍。
西江暴雨洪水频发,历史上洪涝灾害损失惨重。大藤峡公司副总经理肖强介绍,大藤峡工程开工后曾遭遇200年一遇冬汛、200年一遇暴雨及多场次台风和洪水袭击。
面对严峻挑战,建设者们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紧绷“四个链条”,强化技术保障、物料供应、队伍建设、组织协调,一次次击退汹涌洪水,筑起一道坚固的“水上长城”,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大藤峡工程坝址地处岩溶发育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在这里建工程就像在马蜂窝上盖房子,大量岩溶涌水时常威胁基坑施工安全。”回想建设场景,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战锋仍心有余悸。
建设者们利用声波测速、探地雷达、瞬变电磁等先进物探设备,查清溶沟溶槽分布范围和发育程度,并通过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截断地下岩溶管道与外江联通。对涌水量较大的溶槽,采取混凝土回填反压、水泵接力抽排等措施,有效控制水位,确保基坑安全和施工安全。
混凝土温度控制是一项世界难题,一条小小的裂缝都可能给大坝带来致命伤害。建设者们开发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通过遍布施工区的8000多支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了骨料预冷、混凝土拌和、运输、入仓浇筑等全过程温度信息的自动感知、互联传输、分析处理。
大藤峡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谢济安表示,混凝土温度变化一旦超过设定阈值,就会发出预警,并自动调整仓面冷却水管的通水流量,调控降温速率,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坝体危害性裂缝问题发生。
正是在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主体工程提前完工,全面投入运行。
多项技术指标创全国或世界之最,被称为“水利工程博物馆”
大藤峡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挡水坝、泄水闸、发电厂房、船闸、灌溉取水设施及鱼道等,其工程建设多项技术指标创全国或世界之最,被称为“水利工程博物馆”。
这里有国内水头最高的单级船闸。
大藤峡工程船闸下闸首人字闸门高47.5米,相当于16层楼的高度,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闸门,单扇门面积约等于两个半篮球场大小,堪称“天下第一门”。
如此庞然大物,安装要求门叶轴线精度为0.05毫米。时任大藤峡公司总工办主任严来光说,公司将船闸下闸首人字闸门安装列为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专题研究,组织协调设计、监理、设备制造和安装施工单位联合攻关,通过计算机三维模拟和现场工况模拟,反复试验比选,不断改进施工工艺,确保了闸门安装顺利完成。
船闸下闸首人字闸门底枢蘑菇头直径1.2米,为全球最大,选用高碳高铬不锈钢材质铸锻,在全国乃至全球尚属首次。在其铸锻过程中,大藤峡公司组织制造单位采用电渣重熔、大吨位压力机快速锻压及合并铸锻等新技术,创造性解决了行业技术难题,为同类产品制造提供了参考。
这里有国内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
大藤峡工程布置有8台单机容量20万千瓦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负荷达3800吨,技术指标名列国内该类型机组首位。
“每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前开展72小时试运行,结果表明,机组摆度、轴瓦温度、机械振动等性能指标均满足或优于设计要求,以机架垂直振动摆度为例,精度控制在0.04毫米,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2/3,达到国家优良标准。”大藤峡水力发电厂厂长罗红云自豪地说。
这里有全国水利工程中最大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工程建设和高水平生态保护双赢,大藤峡公司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入巨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治理,建成了全国水利工程中最大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包括“一鱼类保育中心、双鱼道、双增殖站、五人造生境”。
“一鱼类保育中心”是指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这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搭台、流域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各梯级业主共同参与的鱼类繁育科研中心。
“双鱼道”是指黔江主坝鱼道和南木江生态鱼道,均已投入使用,为红水河珍稀鱼类洄游繁殖提供了过坝通道。2022年,南木江生态鱼道观测到过鱼种类49种。
“双增殖站”包括大藤峡鱼类增殖站、来宾市红水河珍稀鱼类增殖保护站。目前,两个增殖站已成功自主繁育乌原鲤等9种珍稀鱼类,近三年累计实施16次增殖放流,共计放流1080万尾,丰富了珠江流域生物多样性。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珠江流域防洪关键控制性工程和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大藤峡工程直接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主体工程完工,在珠江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它是守护珠江安澜的防洪“王牌”。
大藤峡工程建成后,补齐了珠江流域防洪的最大短板,成为流域防洪“王牌”,对流域洪水特别是西江中下游洪水具有全局性控制作用。
大藤峡公司枢纽管理中心主任华荣孙介绍,大藤峡工程与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可将国家重点防洪城市梧州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将西北江三角洲重点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至200年一遇。
2022年,西江发生了四次编号洪水。当时,尚处建设期的大藤峡工程利用有限库容发挥了最大防洪效益。
在西江第4号洪水发生的同时,北江遭遇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关键时刻,大藤峡工程精准拦蓄洪水7亿立方米,水库最大削峰3500立方米每秒,避免了西江、北江洪峰遭遇,确保了西江、北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它打牢了国家水网重要“结”点。
在国家水网建设总体布置中,大藤峡工程被确定为东南珠三角及北部湾区域网中的重要调蓄结点,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重点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地区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安全保障问题。
它为粤港澳大湾区筑牢水安全屏障。
作为西江上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最近的具有应急调水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大藤峡工程建成后,应急调水响应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至3天,调水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
华荣孙说,自投入运行以来,大藤峡工程连续三年在来水特枯的关键时期实施关键调度,累计应急补水达18亿立方米,保障包括澳门、珠海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喝上幸福水、安全水、放心水。按照规划,大藤峡工程还可以通过联合调度,将优质的西江水资源输送到香港、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保障超7000万人用水安全。
作为黄金水道,它有力释放了“黄金效益”。
西江水系上连云贵、横贯广西、下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支撑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设的重要工程,大藤峡工程建成后打通了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关键节点,使航道运输能力大幅提升:2500吨级船舶可开至柳州,3000吨级船舶可直抵来宾,黔江通航由原来的300吨级提高至我国内河航运最高等级3000吨级,年均货运量达5200万吨。
“目前,大藤峡船闸已实现24小时通航,单次过闸货物量最高达1.8万吨,相当于300节火车皮的运量。自2020年通航以来,船舶累计过闸核载量超1.9亿吨,带动地方超百亿元产业发展。”大藤峡公司船闸管理中心主任王小林说。
它联通了流域“清洁能源走廊”。
西江干流是水力资源“富矿”。国家规划建设的红水河水电基地有十个梯级电站,大藤峡工程是最后一级。大藤峡工程的建成标志着红水河水电基地开发全面完成,流域“清洁能源走廊”全部联通。
与其他九个梯级电站相比,大藤峡工程具有调节性能好、发电效益高、电能质量优、公益功能强等突出特点,是广西电网的主力电站。其年均发电量可达60.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万吨。截至目前,大藤峡工程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19亿度。
此外,大藤峡工程还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了贡献。大藤峡公司积极支持地方推动大藤峡灌区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助力解决120.6万亩耕地、138.4万人口干旱缺水问题。
“大藤峡公司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大藤峡工程和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水利实践的大藤峡新篇章。”大藤峡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小龙说。(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陶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