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提炼中华文明精神和文化精髓,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扩大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的一席发言引发了众多专家热议。
25日,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一场跨界学术研讨别开生面地进行着,来自考古历史、戏剧舞蹈、文学美术、文艺评论界的专家学者们集聚一堂,围绕着“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题,畅谈各自在工作和学术领域的思索体会。
“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深入更广泛地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在研讨会开场致辞中开门见山。
(相关资料图)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内涵?”
“怎样解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重大意义?”
“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文艺界应当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承担什么职责?”
……
“跨界”的碰撞,让专家学者们跳出了惯性思维的窠臼。在这里,没有激烈的交锋,只有充分的交流——
王震中、卜宪群、陈秋霖、朱凤瀚、张弛、魏坚、韩建业、雷兴山、袁广阔、何驽、徐良高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从考古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理解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阐述,认为新发现、新史料、新成果有助于人们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周文彰、吴为山、冯双白、陈涌泉、王一川等来自诗词、美术、舞蹈、戏剧、文艺评论界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领域的实践表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离不开将文艺资源和历史资源进行融会贯通,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同时,需要挖掘并展示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的内容。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编辑宋合意表示,精神标识“形神兼备”,重在“形”,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化表达;文化精髓“以神赋形”,重在“神”,是中华文明观念形态的精华。“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对文物、古籍、非遗等的研究与传播,有效展示其独特的价值与文化魅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讨论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知不觉,三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
“今天的研讨,不仅让我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文艺创作和我们研究成果需要很好结合,更是给我们汇集起了一个很有分量的成果!”王巍在会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