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8日讯(记者涂为 胡维佳)8月18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化年会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信息化论坛在汉召开。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规划信息化领域的业内大咖参加会议,围绕数字孪生、城市空间信息、智慧城市建设等热点议题,深入探讨引领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和成功实践。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化年会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信息化论坛现场。记者刘斌 摄

从建设“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到“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化”之于城市,将是引领人类城市生活的新一轮革命。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武汉多年来十分重视数字化城市布局,已形成多规融合“一张图”、地理时空云平台、三维数字城市、智慧国土、众规武汉等一批数字化成果,汇集了全市50多个市属部门3000多个图层的地理时空大数据库。包括220余万栋建筑的详查数据、精细到每栋房屋的人口数据、地下管网三维数据、工商登记与企业经营等相关数据。


(相关资料图)

这些大数据在推演城市发展态势,模拟城市运行中正在办理重要角色,初步具备了城市规律推演能力。以排水模型为例,汇集融合了5679公里排水管网、44.5万个排水节点、4.2万个子汇水区、134.5公里河道、28万个地面格网、39个湖泊、37个泵站、1092平方公里地表覆盖等专业数据,建立了产汇流分析、水库调度、河网动力等多个数学模型,可模拟雨水从降落到抽排的全过程。经过4次强降雨的实测对比,数据模型的推演准确率在75%以上,能为城市防洪内涝安全提供有效指导。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记者刘斌 摄

武汉还采用数字孪生的理念,全过程串联规划设计、审批管理、建设实施和城市运营等各阶段。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在建设实施阶段,以“建设同步、信息共造”为目标,综合运用BIM、VR等技术,将市政道路、电力、供水、燃气、能源等18个专业的成果进行综合统筹和全过程监测,有效节省基础设施工程投资约30%,缩短建设工期15个月,实现了精准定位、精准对接、同步施工的高质量建设愿景。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武汉已依托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运用数字孪生理念,开始全过程串联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实施监督以及城市运营等各流程,全环节统筹规划和建设工作。目前,已在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长江新区、中法生态城、武汉新城四个城市重点功能区进行了应用,打通了现状调查评估、空间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管理与城市运行监测等环节。

嘉宾李德仁以《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为题展开分享。记者刘斌 摄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深入阐述了数字孪生的概念以及典型应用。他表示,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高度,各大城市应抓好数字孪生城市的各种智能化应用,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的升级发展和国家治理。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以城市信息系统的“生成”与“构成”为主体思维脉络。他提出,每一个智慧城市都应是“生成”与“构成”的有机结合,应把城市能源、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四梁八柱”做到数字化,就形成了智慧城市的框架。

香港科学院院士叶嘉安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深入探讨了城市空间信息与现代城市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他强调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传感技术的融合,而城市空间信息在这一蓬勃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悉,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是全国规划领域影响最大、最权威的信息化专业会议。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