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翻开上半年财政账本,财政收入企稳回升,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收支结构趋于平衡,释放出向好信号。但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仍有待增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国际形势演进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应进一步加力提效,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完善税费支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

从财政收入来看,回稳态势得到延续,整体预期较为乐观。数据显示,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3%,剔除基数因素影响后与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相适应。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6.5%,反映出我国财政收入“含金量”较高。分析主要税收收入项目发现,国内增值税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活力得到恢复。其余主要税种呈下降趋势,其中,国内消费税与个人所得税降幅相较于第一季度均表现出明显收窄,反映出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受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上半年企业所得税收入有所下降,应进一步延续优化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涵养税源。

从财政支出来看,支出保持较高强度,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方面支出均有所提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了较快进度,基层“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综合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恢复态势,但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强劲复苏,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须加力提效。

对此,要优化政策组合工具,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为保障“六稳”“六保”各项任务落实,应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现代农业等重大项目,严控一般性支出,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准备,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强化资金管理,在保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要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当前,基层财政收支矛盾仍然较大。为基层财力提供长效保障,具体来看,应推动财力下沉,加大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财政资金的使用要贯彻到底,直达基层财政这一“神经末梢”。还要注重区域间财力水平的均衡,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地方财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在此过程中还应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政策效能尽早落地见效。

要完善税费支持政策,提升政策效能。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对经营主体减负纾困、提振市场发展信心有重要作用。应持续推进助企纾困,支持保就业、保民生和防风险,保持税费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系列优惠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对于已确定延续的政策,如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应做好政策衔接协调与落实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税费“组合拳”对提振企业信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还要保持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企业科技成果产出与应用提供了有益帮助,有利于培育壮大创新动能,助力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根据笔者调研,我国现有规定的税收优惠有效期限,大部分时效期为1年至5年,只有少数时效期超过5年。因此,无论在优惠税种、优惠对象、优惠方式还是在优惠期限上,均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构建,以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此外,要考虑财政可持续性,与其他财税行动配合,发挥出政策的最大效力。(李旭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