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城头山镇稻田彩绘园。卢赐军 摄

李杰 陈琦

初夏,澧县澧南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稻浪翻滚。“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现代农业新格局。”澧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菊文表示,该县以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引领区为契机,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资料图片)

2021年,澧县启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粮油传统主导产业,以“五化”建设为主要核心任务,“以点带面、办点示范、全面推进”的机制路径,围绕“五化”建设办好示范点,打造精品亮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打造示范样板,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来,澧县着力打造现代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样板示范点。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联智慧农业推广项目为依托在澧南镇打造设施化样板示范点;以城头山农耕文化建设项目、锦绣千村现代粮食产业园、智慧葡萄园项目为核心在城头山遗址公园打造融合化、数字化样板示范点。以乡村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项目及绿色种养循环项目为基础,在大堰垱镇打造绿色化样板示范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为平台,引进中国供销湖南粮食产业园项目入驻,在复兴镇打造园区化样板示范点。

加强设施装备建设,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围绕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生产效率,补齐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粮油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设施0.9万亩。新建区域骨干仓储物流中心1个、乡镇仓储物流点6个、村级仓储保鲜库30处。

着力打造产业链,示范引领农业融合化。构建种养结合、产销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形成产业融合化发展格局,打造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依托城头山文化遗址,打造了研学、澧阳平原文化遗址展示、农耕文化主题公园三个基地;开展了稻田和油菜田彩绘、水稻创意馆等创意文化活动和场馆。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化。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普遍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化转型,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园。持续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行动,建设6个耕地质量检测站,配套土壤质量分析检测设备6套,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7.01万亩,严格管控5870亩。建设地膜收储站10个,收储中心1个,80%以上农业村居配置了地膜回收点,年收储利用废旧地膜220吨。全年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5.5万亩以上,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30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7万亩,示范推广水稻深施肥技术2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1万吨,推广绿肥种植21万亩,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30万亩。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引领农业园区化。立足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集聚的产业园区化发展平台,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扶持一批稻油加工企业,建成年产10万吨的大米加工厂等。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打造农业数字化示范园。加快搭建益农信息社、湖湘农事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村域信息服务全覆盖,已建成1个县级营运中心和198个村级社。

瞄准重点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高地

走进澧县智慧葡萄产业园,自动化喷、滴灌设备,智能肥水一体化系统正在作业。澧县葡萄产业联社社长王先荣介绍,澧县智慧葡萄产业园将依托该县葡萄种植技术、全国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充分挖掘鲜食葡萄产业潜力,发展形成集农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葡萄产业链,形成葡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智慧化服务的经营格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高地。

澧县围绕农业产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五化要求,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猪、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动力。截至2023年一季度,澧县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完成投资约40.51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0%,其中财政资金11.06亿元、自筹资金29.45亿元。示范区创建任务共5大类41个重点项目均已全面开工。

大力建设设施化示范引领工程。规划项目11个,均已全面开工,总体形象进度为70%。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9.36万亩、高效灌溉面积5000亩;山门太青干渠配套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粮油生产机械化提升工程已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70%;完成230个行政村的农配网线路改造;新建区域骨干仓储中心1个、乡镇仓储物流点5个;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87座,库容7.58万立方米。

推进园区化示范引领工程。规划项目11个,均已全面开工,总体形象进度为60%。澧县现代粮食产业园已完成粮食储备库、中转库、加工厂等建设,农资仓库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新建集中育秧工厂9家、扩容提能育秧工厂11家;创建12个万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和3家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新建年产10万吨的大米加工厂、日产50吨浓香油生产车间。

实施融合化示范引领工程。规划项目2个,均已全面开工,总体形象进度为60%。已新建3家省级示范联合体,2022年新申报3家目前正在审核;农耕文化休闲基地、研学实验基地已完成相关设计,即将招投标;澧阳平原文化遗产体验基地部分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推进绿色化示范引领工程。规划项目11个,均已全面开工,总体形象进度为60%。已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6.7万亩,严格管控587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44%;建设规模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4家;全县设立地膜收储中心1个,定点收储点6个,临时收储点120个;建立6个县级油菜菌核病飞防示范片;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30万亩;推广绿肥种植21万亩;发展稻虾共生2万亩。

部署数字化示范引领工程。规划项目6个,均已全面开工,总体形象进度为60%。全年完成新修10个农村基站、改造升级217个5G网络基站的任务;智慧农业设备和软件开发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即将开始内外部装修;益农信息社已建成1个县级营运中心和198个村级社。

聚焦转型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澧县锦绣千村农业合作社优质水稻基地,20名农技人员正在使用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利用无人机替代人工或传统机械实施喷药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一架无人机一分钟就可以完成20亩地喷药,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合作社负责人龚佑琼说,无人植保机投入使用后,合作社服务面积由以前的年30万亩提高到50万亩,服务涵盖的农作物由单一的水稻扩大到油菜、柑橘、葡萄,农药用量也减少20%以上,显著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澧县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农业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激活“绿色”动能,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今年,澧县耕地面积99.62万亩,新建育秧工厂7家,开展水稻集中育秧面积达16.98万亩,先后制定了农业技术标准与规程28项,其中8个技术规程被采用为省级标准;着力推广集成水稻、油菜、棉花、大豆、玉米、柑橘、生猪产业等相关10项技术;农业机械化体系稳步发展,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全年新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8家。

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一控两减”落实到位。全县畜禽养殖规模场的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量为53.6万吨,其中营销主体规模利用16.39万吨,直接还田31.8万吨,利用率达92.5%;废旧农膜回收量为1402吨,利用率达94.6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3.04%,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完善。澧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计82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产业化示范联合体7家;全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412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8。

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加深。现有农业合作社1397家,较上年增加4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22家,去年新增5家省级示范社;家庭农场1710个,其中省级示范农场28个,去年新增215个,其中省级新增6个;全县参与专业农民合作的农户有5.8万户,占全县农户的比重达33%,采取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农户的数量达47257户,较上年增长17.6%。

产业融合趋势更加明显。全年示范区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流转总面积达65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66%;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用链接机制的农户比重达50.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为9.6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8.02%;全县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均在5万元以上。

去年,澧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0.6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2.8亿元,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5.27亿元,占农产品总交易额的15.6%。“二品一标”认证齐全,全年在油菜、葡萄、中药材等产业建立了6个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现有“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45个,本年度新申报成功的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0个。“澧州葡萄”“太青双上绿芽茶”“澧县双低油菜籽”“城头山大米”“复兴苹果柚”“澧县石菖蒲”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