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以哮喘和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目前我国哮喘患病总人数已达到4570万人,慢阻肺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位居我国居民慢病死因的第三位,整体疾病患病率、发病率仍然处于高位运行,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记者从葛兰素史克(GSK)举办呼吸事业部年中媒体沟通会上获悉,在众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只有28.8%哮喘患者曾在就医得到过明确诊断,慢阻肺漏诊高达70%,更无从谈起得到及时、规范治疗。

“对于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来说,早期干预起到决定性作用。”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强调,因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较隐匿,只有肺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呼吸道症状时患者才会有所警惕。甚至即使出现了咳嗽、咳痰等早期症状,往往归咎于“吸烟咳嗽很正常”。有资料显示,诊断出慢阻肺的患者了解自身病情者不足3%,就诊时大多患者肺功能已减退30%-50%。曹彬教授认为:“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我们在日常诊疗之余,也应积极强化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全民预防观念,一起努力提升各级呼吸领域相关科室建设,全面推进规范化诊疗和长期管理,解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痛点。”

在哮喘和慢阻肺治疗过程中,药物是医生和患者手中的有效“武器”,长期科学用药、规范化治疗是防治的最佳“秘籍”。2022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指出,维持期的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慢阻肺症状,减低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今年世界哮喘日,GINA也更新了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 2022),再次重申严重哮喘发作的风险以及含ICS治疗的必要性。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表示:“通过每日规范用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较好地控制疾病。然而,目前整体控制率和患者依从性还有待提高,部分患者在疾病状况好转后擅自减药、停药,结果导致反复发作,甚至发展到症状严重、肺功能损害不可逆的地步,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这些年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相继问世,治疗方法和药物装置得到不断的改善和突破,用药更简单、更便捷,提升依从性的同时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创新药物现已通过国家医保系统以老百姓相对容易接受的价格走进各个城市、医院、药房,我们也在开展同药学部的联合管理,督促落实患者用药情况,以此提升整体诊疗水平。作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人,患者更应建立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的观念,达到真正改变疾病发展进程、改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的效果。”

基层是建立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的重要抓手。“哮喘和慢阻肺病诊疗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表示,“除疾病知晓率和患者依从性低以外,基层医务人员缺乏正确疾病知识和诊断能力,调查显示目前仅20%基层医务人员完全了解慢阻肺的治疗原则。”针对这一现状,李为民教授建议应建立以各级疾控中心、医院和社区三位一体、医防结合的呼吸系统慢病防控体系,各司其职,制定出具体的慢病防治方案,承担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责任。”

GSK副总裁、呼吸业务部负责人徐丁博士表示:“将近半个世纪以来,GSK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防治,长期投入研发创新和公众教育,持续提高药品可及性,为全球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突破性治疗方案。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自身之长为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贡献一己之力,提高中国公众整体健康水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涂端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嘉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