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由于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因此常常易被忽略。胃癌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大约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
目前我国胃癌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转移率高,早期诊断率低、切除率低和5年生存率低。
胃癌是怎么悄无声息地来的
我们的胃分为四层,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
胃壁结构图
胃癌最先起源于胃的粘膜层,由于早期癌灶很表浅,对粘膜的损伤也不大,不会出血,也很少影响到消化功能,所以很少出现症状;
偶尔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患者会单纯地认为就是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我们说的早期胃癌,就是这种仅仅限于粘膜内的早期胃癌。如果能够此时发现,90%-97%能够彻底治愈,而且大多不需要开刀,胃镜下可以治疗。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增殖,癌灶会越来越大,会逐渐侵犯到肌层、穿透浆膜层,进而引起脉管浸润、远端转移,这就是进展期了。
一旦发生脏器转移,那就是晚期了,5年存活率低于10%。
65%的胃癌患者得过“胃病”
胃处于上腹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遗传、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部出现问题。
上腹部疼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且不适症状在服药后往往能有效缓解,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给了胃癌可趁之机。
临床发现,近65%的胃癌患者,发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
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
胃炎的疼痛没有规律、程度较轻,但餐后会有比较明显的胀痛,并伴随打嗝、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的腹痛有周期性变化,发作时痛感较强,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即使缓解,过段时间也可再次发作。
另外,幽门螺杆菌跟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越高,患有胃癌的风险越高。据统计,大约有1%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会发展成为胃癌。
从胃病到胃癌的5个征兆
胃癌的早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绝大多数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只是无关痛痒的症状,比如腹部不适、反酸、食欲减退等等。
下面是可能出现的早期胃癌的报警信号:但不一定都会有:
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 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
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 ③恶心、呕吐。 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 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上5个症状,可能是向胃癌恶化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当然大家不要觉得症状不严重就轻视它,即便身体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符合下面情况的朋友,也建议做一个胃癌筛查:
1. 年龄≥40岁
2.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
①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 之前患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④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⑤ 存在胃癌其他危险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6个生活细节防胃癌
胃癌是一种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要想防住胃癌,这6个生活细节能帮上大忙。
1
饮食清淡少腌熏
胃癌常被称为“穷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胃癌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
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2
使用公筷公勺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该细菌最好的载体之一。
分餐、用公勺,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戒烟、限酒
吸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酒精本身是致癌物质,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
4
新鲜蔬果要多吃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摄入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5
经常运动
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
高危人群重体检
以下高危人群最好早做筛查并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有长期胃病史的人群;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40岁以上者;
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群,残胃易形成胃癌;
家族里有直系亲属为胃癌患者的人群。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2022年4月15-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围绕“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主题,呼吁全社会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癌症发生的真相,了解癌症预防的途径,了解癌症早诊早治的方法,了解癌症治疗的进展,以提高公众防癌抗癌意识,增强自我健康的保护能力,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文章整合自生命时报、胃肠病
END
【来源:中国网医疗频道】